——记姜堰区人大代表姜井贤 “姜师傅,我家的水稻这几天有点泛黄,可以帮忙我去看看吗?”“无人机施肥可以去指导一下吗?”……每天,井贤农场都会有很多农户带着问题上门“求助”,姜井贤都耐心解答,陪农户到田间地头现场诊断,提供应对方案,为农民种植保驾护航。 姜井贤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同时也是姜堰区人大代表。2012年姜井贤辞去了外地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种起了田,创建了姜堰区桥头镇井贤种植家庭农场,种植面积300多亩。“那时候的我也是个‘农业小白’,啥都不懂,就靠着不断的学习,有了如今的‘一亩三分地’。”姜井贤腼腆地说道。“当时大家提到种田,就觉得特别辛苦。每次热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的时候,我就想如果种田可以变得轻松一点该多好。” 说干就干!浸种、育秧、防虫、施肥……所有的流程,姜井贤都亲力亲为,遇到问题就向农业专家请教,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一个不落,现在的他早已从外行变成内行。井贤农场也成为姜堰区“科、教、推”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农场,被评为江苏省家庭示范农场、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姜堰综合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农场先后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每年开展各类实验20多项,提供观摩学习达到2000多人次。 2021年,区农业农村局和扬大农学院在井贤农场开展药肥双减实验。“我积极做好实验的配合工作,希望这些实验数据能帮助更多的农户。”姜井贤感慨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利用前氮后移技术,顺利在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分别下降了20%和15%的情况下,将水稻产量提高10%,亩均增收300余元。实验成功后,他又成了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宣传员,到农户家中将“双减”知识和技术进行传授,并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同时,姜井贤也不忘人大代表的身份,倾听百姓心声,为民生代言。今年防汛期间,有家农户因为缺少防范意识,家里30万斤小麦被淹,损失惨重,甚至还拨打12345进行投诉。他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劝导,帮助该户想办法、出对策,协助保险公司到受灾现场勘查定损,为农户争取足额赔付,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如今,井贤农场又多了一个“身份”——人大代表田间地头工作站,由市人大代表刁凤玲、黄卉和区人大代表钱小华、姜井贤4名代表共同组成。4名人大代表都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每周在工作室开展科技兴农服务,为农户答疑解惑,现场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站成立以来,共带动周边40多位村民稳定就业,带领农户人均增收3万元,为姜堰农业注入新活力。 作为基层的农民代表,姜井贤始终把职责牢记心头,把脚印留在田间,深耕“三农”事业,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我是农民的代表,农民们选择了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和选择,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和大家一起种好田、多产粮,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姜井贤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