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河是泰州的母亲河。如今的凤城河水城相融、文史辉映,白天碧波荡漾、集萃风华,夜晚灯火阑珊、别有风情,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凤城河风貌的发展变迁,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倾力推动。自2003年起,市人大代表先后提出38条涉及凤城河建设的建议。近2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制定地方性法规1部、作出决议决定2个、开展专题询问1次、听取专项工作报告2次、组织代表视察6次,有力地推动了凤城河“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亮起来”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为抓手,力促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走深走实,推动办成了一批党委政府着力推进的大事要事,助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泰州的生动实践。 搭建平台,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 议案建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代表履职的成效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致力打造代表履职平台载体,引导代表着眼于事关发展大局、攸关群众利益的问题,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代表履职培训,着力提升代表履职视野。每年初及时出台年度培训计划,既有纳入市委统筹管理的培训内容,也有市人大常委会自主安排的培训内容,既有线下实地的调研考察,也有线上平台的“打卡”学习,确保年年有安排,次次有重点。每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都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安排优秀代表交流履职经验,确保实现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全覆盖,并实现轮训全覆盖。在组织代表参加立法调研、专题视察、执法检查、回选区访选民等活动之前,先围绕主题进行集中培训或发放学习资料,以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学习培训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创新出台《泰州市人大代表履职评价激励办法》,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对先进代表和优秀建议进行评选表彰,鼓励代表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交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每年聚焦一个主题,连续多年开展“搭建一个活动载体”“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打造N个地方特色”的“1+5+N”系列活动,促进代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近三年,全市共有各级人大代表19500多人次回选区访选民,接待选民809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900多条,全部分层分级交办督办,有力促进了全域饮用长江水、水污染突出问题整改、老旧小区整治等一批民生实事的落实。在全省率先出台人大代表工作站(家)规范化建设地方标准,将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今年重点提档升级19个特色化站(家),打造履职平台3.0版。“至和”工作室充分发挥“领头雁代表”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代表建议,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千成”工作室以“科学家代表”为主体,探索“专业+产业”新模式,围绕医疗、健康、科技等领域提出建议20多件,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优化流程,完善代表建议多层次督办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完善代表建议多层次督办机制,构建“预交办--预评估--承诺办--重点办--督促办--回头看”工作流程,以流程化的管理推进实效化的办理。 每年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研究确定重点处理代表建议,分别由市政府领导牵头领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各专工委对口督办、代表工作机构协调督办。常委会领导专题听取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汇报、篮球比分直播专题讨论重点处理建议督办工作。今年以来,研究确定了“关于以数字经济推进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7件常委会领导督办建议,其余281件代表建议全部由各专工委对口督办。在此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关于提升养老服务功能 ?全面启动爱心助餐工程的建议”等17件专工委对口重点督办建议,形成了突出重点、分层督办的建议办理工作机制。 为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实效,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创新组织部分政府部门负责人与市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开展“办前沟通”了解代表诉求、明确工作重点。各承办单位认真制定办理方案,切实抓好推进落实,部门负责人与代表通过“办中沟通”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办后沟通”说明办理情况、回应反馈意见。目前,“面对面”活动中提出的“探索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规范电动车行驶安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10条建议均得到了高质量的办理落实。 实施滚动式“回头看”,努力推动代表建议真办实办。每年“回头看”,年底对本年度能办的“A”类建议答复进行回头看,看是否办理到位。每届“回头看”,对跨年度办理“B”类和办理有难度的“C”类有关建议议案办理情况进行再梳理,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题催办督办。今年以来,代表工作机构会同市政府办,对市五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组织相关承办单位对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1102件代表建议进行梳理,排查出可以继续推进办理的173件代表建议,并及时启动重新办理、深化办理。 综合施策,实现代表议案建议办理高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分类施策,使人大各项工作与代表建议办理有机结合,通过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延伸工作链条、推进办理深化,切实提升建议办理质量。 代表建议是人大立法工作的“源头活水”。市人大常委会把地方立法的主攻方向,放在代表普遍关注、长期呼吁、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方面,通过地方立法固化建议办理成效。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代表反复呼吁“节日期间禁燃烟花爆竹”“在泰州主城区禁放烟花爆竹”。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出台《泰州市市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使过去“无依据难办理”的代表建议落地见效。垛田是泰州里下河地区特有的农耕文化,由于缺乏有效保护,面积逐年减少,30多名人大代表多次建议加强保护。为了办好这些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规划,连续两年深入垛田区域,反复开展立法调研,征集部门、乡镇、群众的意见建议400多条,创新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关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农业文化系统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 代表围绕党委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提出的议案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以决定决议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近年来,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就推进中国医药城建设提出“深化部省共建机制”“促进医药城加快发展”“加快建立‘人才特区’”等议案建议40余条,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添薪助力,作出《关于推进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的决议》《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决议》,助推中国医药城建设。由于缺少省属公办本科院校,高等教育成了制约泰州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短板,多名代表建议“尽早成立泰州大学,提高泰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等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办理工作有难度、办理进展不理想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代表视察、听取汇报、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形式,推进建议办理见行动、见成效。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20多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帮助支持兴化市158万人民尽早饮用到长江水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大会议案重点研究处理。长江引水工程战线长、涉及广、难度大,施工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代表前往项目现场开展专题视察,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督促相关单位加快进度,同时积极协调,帮助解决相关问题。2021年10月,工程提前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150多万兴化人民的用水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