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八次篮球比分直播。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经工委的调研报告;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的汇报,以及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的调研报告。 一、关于加快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将推进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十四五”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清单,加大上争力度,注重规划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项目建设,全市原料药“龙头企业+新兴企业+配套企业”企业群落基本成形,助力全市大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同时指出,我市原料药基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协同合作力度不够、自我保障能力不足、基础支撑能力不强、产业集聚能力不高等问题。 会议建议: (一)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的决议,注重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市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强化规划引领,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针对泰州目前现有的产业现状、产业特点和发展空间,高起点编制好泰州原料药基地建设的发展专项规划,进行科学系统谋划,提高产业策划水平,进一步彰显产业特色、放大规模优势。充分利用泰兴、医药高新区(高港)两地的品牌资源和产业禀赋,整合泰兴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聚产成链的比较优势和医药高新区(高港)的医药品牌优势,更高站位统筹谋划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及时协调两地原料药基地的工作目标、组织构架、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等方面事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二)推进产业定位、产品定型。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结合药品注册法规要求,重点发展特色原料药、专利药原料药创新研发和生产,尤其是争创特色原料药首仿地,形成泰州原料药产业新优势;围绕现有市场占有份额大、小品种等优势原料药及中间体门类,加大产品迭代升级及新型替代功效产品的研发,巩固提升原有原料药的优势;围绕患者基数庞大的领域,开展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协同研发,提高药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围绕“卡脖子”药用辅料,加大引进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企业,提高药用辅料本地依赖性,打造原料药、高端制剂及药用辅料与包材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三)加快产业创新、产业赋能。积极搭建原料及制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培育打造一批药物研发-孵化-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平台,依托现有扬子江药业的海慈、海济,济川药业、合全药业、凯莱英、博瑞生物、汇伦等龙头企业的研发、生产带动效益,加快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张江科创等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转化,获取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单体品种,提升整体产业链性价比。 (四)致力增量招引、存量提升。增强吸引力,持续关注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板块市场动向,吸引医药原料药产业巨头、行业新兵来泰投资;增强集聚力,聚力招引更多优质“原料药+制剂”上下游关联项目,着力推动原料药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增强带动力,加大本地企业培育,鼓励原料药和制剂上下游整合,补链强链扩链,完善产业链,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政策支持,健全产业生态,培育壮大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具有行业带动力领军企业。 (五)强化硬件投入、整合资源。强化基础保障,加快完善基地道路、管网、供排水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承载力;强化要素支撑,发挥“基金+基地”双重作用,引导产业基金参与医药项目签约落户、开工建设,发挥“实验室+人才”双重保障,充分利用好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资源优势,加大对高端人才、行业尖兵的招引,探索建立原料药项目专项审批绿色通道,统筹调配能耗、污控指标资源,优先保障重大原料药产业项目顺利实施。 二、关于全市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 会议认为,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强国”与“水运江苏”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港口强市”战略,持续加大沿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港口运行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港口经济,全市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会议同时指出,全市沿江港口建设发展,还存在沿江岸线资源利用效能不够充分、港口竞争力比较优势不够显著、临港经济引领支撑作用不够强劲等问题。 会议建议: (一)高站位推进沿江港口发展定位优化,切实提升“港口强市”牵引能力。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服务省市委建设万亿元城市目标任务的高度,进一步把“港口强市”战略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发展港口经济就是发展泰州经济”的理念,不断推进泰州港口由“大港”向“强港”迈进,全面打造以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为基本支撑的动力源和以沿江产业带高质量发展为关键引领的活力级,切实增强港口经济对实现万亿元城市的牵引作用与贡献份额。 (二)高标准推进沿江港口资源综合开发,有效提升要素保障支撑能力。大力提升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完善资源使用的准入、变更、转让和退出机制,推动增量岸线高质量准入,加强存量岸线资源盘活,全面推进港口岸线“米均论英雄”落地生根。积极拓展港口发展陆域空间,不断完善港口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在空间功能、资源配置上的有效衔接,高水平促进物流、人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集聚与互联互通。 (三)高水平推进沿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升港口运营承载能力。持续优化码头结构,突出码头设施深水化、大型化建设,大力提升5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占比,加速拓展全域接卸10万吨级及以上开普型船舶的能力,推动港口码头全面提档升级。积极推动码头专业化、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提升,加强港口数字化建设,深化“5G+智慧港口”应用,强化新技术在港口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健全港口应急安全保障系统,保障港区发展绿色安全。 (四)高质量推进沿江港口枢纽经济发展,着力提升临港经济带动能力。把做强港口经济作为沿江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提升泰州港发展定位,推进港口服务功能全方位升级,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吸引和集聚优质要素,更大力度加快发展“中转运输+贸易”的现代物流业,深化发展高附加值临港工业、积极发展现代化航运服务业,努力提高产业集聚强度,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五)高效能推进沿江港口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港口开放合作的竞争能力。健全完善港口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港口发展的政策支持,以大统筹机制来紧抓大战略落实,通过港口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港口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现代化。充分发挥港口集团主力军作用,引导、支持沿江市(区)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打造服务长江经济带、面向国际的泰州航运集聚区,着力提升港口运行的聚合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