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区)掠影
姜堰人大: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助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日期:2023-12-25 17:49来源:人大办浏览次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为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姜堰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深入推进“教育立区”战略,着力破解教育发展制约瓶颈,奋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以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为教育更好发展谋思路、强根基

区人大常委会把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安排2个以上事关教育方面的议题,听取和审议政府相关工作情况,推动“教育立区”工作向纵深推进。

坚持上下联动,落实教育布局规划“一张图”。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作为上下联动议题,视察学校规划布局情况,区、镇(街)两级人大全面走访城乡学校,全面调研教育发展情况,深入解析发展难题,为科学编制《姜堰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出谋划策,推动政府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实施、学龄人口变动、行政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情况,对照全区短缺的学位数量,及时研究制订城区学校布局五年规划和全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区政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督查协调机制,明确并落实编办、发改、教育、人社、财政、自规、住建等部门在教育规划实施中的职责,强化规划执行刚性约束,优先保障教育用地,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促进部门联合,明确教育事业发展“任务书”。2021年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教育立区”工作,相关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纳,推动了教育立区办公室实质化运作,使人员落实到位、资金保障到位。区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立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教育立区”发展战略实施任务分解表(2021-2025年)》,定期研判、分析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协调各部门系统化解决落实,对标对表、挂图作战,有力地保障了“教育立区”战略的稳步推进。

推动多方联手,跑出教育项目建设“加速度”。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实事项目联系监督和专项工作评议制度,由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系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常委会领导对口指导和组织协调监督工作,相关工委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年底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教科文卫工委充分发挥教科文卫专业代表小组53名代表的作用,通过构建“专家+团队”的组织机制,建立“日常跟进+专题推进”的督办机制,“个人评议+集体审议”的评价机制,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督查项目推进,促进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发展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有机结合,系统谋划教育类民生实事项目,按照“当前可承受、今后可持续”“基础设施投入与教学设备投入并重”等原则,不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力度。三年来,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工建设项目39个,竣工项目25个,新增学位10430个。

以敢为善为的担当精神,为教育更快发展补短板、强弱项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顶真碰硬,紧盯教育发展重点区域、关键环节,问诊把脉疏堵点,对症下药开良方。

以部门评议为抓手,持之以恒改善教育生态。深入开展教育部门工作评议,与镇(街)人大联动,组织代表开展问卷调查、视察询问、明察暗访等活动,全面查找问题,形成5个方面31条的问题清单,交由教育部门整改落实。教育部门对照问题清单,逐条逐项对照检查,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层层落实整改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区人大坚持闭环监督,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部门评议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校园“微腐败”问题,盯促教育部门先后制定出台《学校教育教学小微权力规范管理实施意见》《姜堰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等文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建树。

以执法检查为牵引,坚持不懈推进法治进程。2022年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多角度、多侧面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14条,推动了区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打造区域特色,“新父母学校”获评“全国十佳萤火虫分站”,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家长义工进学校被央视报道,被评为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

以强化督办为保障,抓铁有痕推动建议办理。教育是每年人代会代表关注的重点,每年涉及教育类建议占建议总数的10%左右,常委会高度重视教育类建议办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立区的建议”等建议先后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负责人牵头跟踪督办,综合采用电话催办、书面督办、现场督查等方式,推动建议办理早启动、快推进、真落实。对代表“背靠背”评价反馈不满意、态度差以及存在走过场现象的单位,坚决查明原因、退回重办、限期办结,确保建议办理踏石留印、规范有效。

以务实落实的严实举措,为教育更优发展提品质、强优势

区人大常委会紧盯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策落实的难点问题,把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摆在首位,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贯彻始终,融入日常。

聚焦“有学上”“上好学”需求,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致力推动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农村教育资源利用效能不高等问题,连续多年一以贯之跟踪问效。为深度剖析教育发展现状,解析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聚焦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先后听取区政府工作情况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经过3年多的努力,姜堰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校额”“大班额”问题逐步化解,相关政策更加完善,“区管校聘”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优质教师轮岗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交流比例逐年提升,义务教育教师、骨干教师交流占比达30.5%和32.9%。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名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的联动方式,有效促进师资配置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实现教师资源校与校、城与乡的合理配置、双向互动。

聚焦“减到位”“改到位”要求,助力教育公平公正发展。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会同教科文卫工委围绕“双减”政策落实情况,深入基层一线,广泛走访教师、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余份,全面了解全区“双减”政策落实真实情况,针对“双减”政策落实不够深入、学生作业减负不够彻底、课后服务效果不够满意、校外培训监管不够完善等问题,催促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系统谋划、扎实落实好“双减”政策,区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健全治理体系,压紧压实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责任,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教育部门创新推进“课程众筹”,统筹协调解决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师资、场地、经费不足等问题,完善评价制度,统筹作业设计,优化服务配置,丰富服务项目,升级服务内容,推出“强基固本”“品味经典”“张扬个性”三大模块45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的“课后服务套餐”。教育界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争作贡献、争当表率,中天社区“奉杏”代表工作室、高金凤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榜样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深入开展“有事请找我、办事请看我”主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社区+选区”“代表+团队”的活动形式,联动相关社区,常态化开展社区亲子教育、家长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社区公益课堂和教育咨询等各类公益教育活动,让代表为民履职在群众身边可感可及。

聚焦“高品位”“高质量”追求,助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如何有效应对新高考、新中考改革,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基层学校走访,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推动教育部门为教育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组建涵盖各个学科和学段的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梯队发展;系统实施“三名工程”,骨干教师“领雁计划”、后备干部“领航计划”、校长队伍“领军计划”,大力提升市区两级骨干教师比例;通过年轻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卓越教育项目开发等举措,多触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攀升,中高考成绩一直领跑泰州,高考高分层人数、本科达线率等多项指标居全省领先水平,先后创成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姜堰创建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实验区”过程中,区人大专题调研后建议建立健全“融改”系统化、立体化推进机制,推动区政府制定出台“改革创新奖”“融改实验奖”等奖励激励政策,投入1000多万元,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姜堰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快车道,形成特色鲜明的“5332”(开展五项研究、实施三大工程、用好三项资源、建好两个平台)实验区行动路径,成功申报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应邀在教育部实验区第5次主题分享会上作经验介绍,“智慧教+个性学”成为全区教育教学新生态。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